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媒体聚焦

红谷滩区:强产兴城勇争先 续写时代新荣光

发布时间:2021-11-24 14:52:05 来源:江西日报 浏览量: 字体:

俯瞰红谷滩 马 悦摄
省人民医院红谷滩分院
2021世界VR产业大会博览会上,游客正在体验VR设备
南昌铜锣湾T16巨幕3D屏
休闲夜市 马 悦摄
赣江畔道路
2021年科技活动周进校园活动在红岭学校举行
斥资新建多处邮票绿地 马 悦摄
红角洲片区的万象城购物中心

  十九年来,红谷滩区荒滩筑城、拓展新城,开创了南昌“一江两岸”“双城拥江”新格局。

  十九年来,红谷滩区推动“三次跨越”行稳致远,城市功能全面拓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赣江西岸发生历史性巨变,一座时尚魅力现代新城迅速崛起。

  十九年来,红谷滩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改革创新纵深推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展示窗口。

  回眸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下一步,红谷滩区将按照“全省示范领先、中部比肩赶超、全国进位争先”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强区、品质提升、创新驱动、内外开放、要素保障、共建共享“六大战略”,全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省会形象展示区、改革创新引领区、扩大开放示范区、优质功能承载区、幸福生活优享区,为助力南昌市率先“作示范、勇争先”,再展英雄城雄姿,续写新的时代荣光作出红谷滩区新的贡献。

  转型蝶变 绘就产业发展新蓝图

  摊开红谷滩区的产业发展地图,VR跃然纸上。

  落户红谷滩6年之久的南昌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其VR智慧教育在行业内已有一席之地。6年前,他们看中了红谷滩区大力发展VR产业的潜力,自此,借力VR产业发展的大潮,从当初只有三五个人、年产值几十万元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当前50多人、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行业骨干。

  “我们坚持科技领先的战略,自主研发了多人VR智慧课堂系统、Cave沉浸式教学系统、AR辅助实训系统等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鹏说。

  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红谷滩区近年来在VR产业上的发力。近年来,以应用牵引为突破口,VR产业正促进企业、人才、项目在这里加速集聚,成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关键一招。

  不仅是产业发展,群众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VR。

  在红谷滩区凤凰家园社区,居民刷脸就能无感通过社区门禁;AI摄像头自动捕捉异常现象,并生成警示信息;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五保户长时间未出家门,将自动报警……VR智慧社区建设带来的红利,已成为VR智慧应用的一处生动场景。

  无论是教育、文旅、商贸,还是党建、综治、消防,红谷滩区已与VR深度融合。

  率先打响全球城市级VR产业发展“第一枪”后,红谷滩区一步一个脚印,从3600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到11万平方米的产业基地;从屈指可数的几家VR企业到如今的168家;从一两个人的本地小微团队到高通、微软、华为、HTC、联想等行业龙头进驻,企业产值从无到有,再到年产值突破亿元……

  目前,红谷滩区已成功举办四届世界VR产业大会,并成为永久会址,建成VR产业公共服务平台16个,江西VR+5G创新展示中心、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正式运营,数字经济营收(全口径)突破100亿元。

  VR发展的大潮,已向红谷滩区澎湃涌来。在这股大潮下,红谷滩区的产业发展也朝着更高精尖的方向不断前进。

  如今的红谷滩区,入驻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1169家,金融商务区贡献各类税收超百亿元,金融增加值稳居全省各县(区)第一,省域金融中心基本建成。打造了“五大商圈”“十大商业综合体”“四大夜经济特色街区”,服务全省、辐射中部的商务服务示范中心初现雏形……

  数据能够说明一切。如今的红谷滩区,一产退出,二产淡出,三产突出,产业格局已从建筑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迈向以VR为引领的“多点开花”的新阶段,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0.48:55.61:43.91调整到2020年的0.2:9.8:90。

  “下一步,红谷滩区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走产业主导、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具有红谷滩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红谷滩区委书记吴江辉说。

  一方面,红谷滩区将围绕数字经济向规模化提速。围绕建设数字经济江西总部和VR产业中国总部目标定位,全面构建“一城九园多点”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南昌VR科创城转型升级,全力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争创国家级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两张名片。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品牌,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链主及其上下游企业,全力推进VR产业集群发展。

  另一方面,红谷滩区将围绕现代服务业向集聚化提升。加快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贸文旅会展等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聚集、提质升级。聚力金融产业,深化实施“招大引强、补链强链”工程,优化和完善金融产业链,不断提升金融商务区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打造江西(红谷滩)金融科技产业园,加快引进各类优质金融科技企业,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亿中流上市加速器”孵化功能,着力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上市后备企业。深耕总部经济,加快推动南昌西站北广场城市设计,以北广场为核心,辐射全区,打造总部基地城市核心,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和大型民企设立区域总部机构。

  精雕细刻 塑造提升城市新形象

  一座城市犹如一件艺术品,精雕细刻才能彰显风骨。

  十九年的征程中,红谷滩区围绕城市品位形象,精心雕刻,细致琢磨,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精雕细刻中,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红谷滩区大力推进九龙湖片区开发,九龙湖城市副中心格局已然形成。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了凤凰洲市民公园、九龙湖公园等景观绿化工程,“城市会客厅”“形象窗口”名片更加突出。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建设,“七横六纵”的城市交通格局初步形成。率先推进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获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精雕细刻中,城乡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变。红谷滩区全面推进第三次开发,建设城乡道路109条,建成路网168公里,地铁1号、2号线建成通车,“七横六纵”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建成公园绿地52个,绿化总面积达805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6%。

  精雕细刻中,红谷滩区不断“长大”,从最初的4.28平方公里到50平方公里,再到现在的175平方公里;红谷滩区还在不断“长高”,从原来的低矮平房到高达303米的“双子塔”拔地而起;红谷滩区在不断“扮靓”,一片滩涂变成高楼林立,秋水广场音乐悠扬,九龙湖公园碧波荡漾,VR科创城的科技气息正浓。

  格局在扩大,城市在更新,红谷滩的建设在向前。

  今年启用的“智慧跑道”系统,是给红谷滩在城市建设精雕细刻中作的最好注脚。

  5月1日,红谷滩区将科技融入“智慧跑道”建设,首条“智慧跑道”正式投入使用。

  早上,踏着彩色跑道,呼吸着微凉的江风,在赣江市民公园“智慧跑道”上的晨跑一族们已经热汗涔涔。

  赣江市民公园智慧健身跑道项目总长约800米,建有透气、透水型彩色塑胶面层跑道,并安装智慧屏幕、亮化、人脸识别等智慧系统,设置了3个数据采集点和6台设备,包括3台人脸打卡服务站、2台人脸互动智慧屏和1台智能存取包柜,让运动更加舒适与便捷。 

  慢跑在“智慧跑道”上,160米高的“南昌之星”摩天轮缓缓转动,一线江景映入眼帘,白鸽、鲜花、绿植相依相伴,市民的矫健身姿与“智慧跑道”一道,形成了赣江市民公园美丽的风景线。

  精雕细刻中,红谷滩区整座城市颜值与气质让人眼前一亮。不论是晨曦微露,还是傍晚时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老旧小区面貌一新、公园游园绿意盎然,霓虹闪烁的景观树彩灯、流光溢彩的楼宇,把红谷滩区装扮得分外闪耀,彰显着城市的发展活力……

  风景线还在持续扮靓。

  下一步,红谷滩区将继续紧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定位,深入贯彻“四精”理念,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时尚都市、智慧之城,打造省会南昌形象展示的窗口。

  ——规划设计突出特色。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以开放的眼光、先进的理念规划设计城市,围绕构建“两轴两廊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对照一流滨水城市,高标准规划“一江两岸”城市设计,彰显最美赣江风光带魅力。高标准规划设计九龙湖新城西部组团,打造全省产城融合的标杆区域。加快生米片区生态保护、有序规划开发,建设集都市农业、旅游度假、休闲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基础设施提升成色。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实现“面子”和“里子”同步提升。加快推进南昌VR科创城基础设施、九龙湖科创城市政道路建设,不断拉开城市构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五年内全面完成九龙湖新城昌樟线以东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瓶颈路”拓宽工程,构筑快速、通达的路网体系。积极配合九龙大桥建设,加速跨江联动发展。加大停车场、充电桩、市民公园、垃圾中转处理站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管理擦亮本色。坚持以法治化管理城市,加快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背街小巷”环境治理,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红谷滩从“大建大美”向“精建精美”转变。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平台建设,推广建设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智慧化水平。

  共建共享 谱写和谐幸福新乐章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从来都是红谷滩区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红谷滩区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红谷滩区教体局探索出“1+2+3”模式,引导区域内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全区29所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

  为了满足辖区居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今年8月初,红谷滩区发布公告,将新增九龙湖阁皂山大道学校和石钟山路学校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即可开工;

  今年11月初,红谷滩区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提出,红谷滩将新增16所学校;

  今年以来,红谷滩区还打造了省级示范园7所,市级示范园8所。

  “十三五”期间,红谷滩区始终坚持大手笔投入,全区累计投入26亿元,一座座现代化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坚持引品牌、创品牌,快速提升教育水平,一个体制新、资源优、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的教育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学在红谷滩”教育品牌越来越响亮。

  学有优教,病当有良医。

  漫步在沙井片区,可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省儿童医院;深入红角洲片区,赫然矗立着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凤凰洲片区省人民医院,九龙湖片区省妇幼保健院已全面营运,南昌市第一医院和南大附属眼科医院正加快建设……

  通过引进省、市三甲医院入驻,省、市优质卫生资源正在红谷滩区快速聚集和逐步实现全覆盖,全区人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层次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沙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柏阳介绍,今年年初,中心在普贤社区新设立了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卫生服务站,包含医疗、护士站、中西药房、公共卫生、中医科等,购置了中医体质辨识仪等设备。

  “中心还组建了8支家庭医生团队,定期走进辖区的23个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今年已进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32次、义诊45次。”王柏阳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共建共享为民生。“十三五”期间,红谷滩区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61亿元,年均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以上,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202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8600元、20859元,5年来,年均增长7.4%、8.0%。城镇贫困人员参保实现全覆盖。打造社区邻里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基层服务阵地87个,打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红谷滩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富民、惠民、利民、安民,实现‘学有优教、病有所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红谷滩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光荣说。

  下一步,红谷滩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托幼服务、学前教育,着力破解中小学“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扎实开展“双减”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引品牌”与“引名师”双向发力,不断打响“学在红谷滩”教育品牌;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区级合作性医院建设,探索建立省、市、区医疗卫生共建机制,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进镇(街、处)、社区医疗卫生力量整合,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红谷滩区还将继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就业服务,完善困难人群就业帮扶机制,健全企业稳岗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成就新幸福。红谷滩全体干部正在为人民群众奋斗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