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南昌市红谷滩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解读

访问量: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身服务的需求,提高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稳步增长,我区3月7日下发《南昌市红谷滩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区新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区、乡镇(街办)、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力争实现红谷滩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区总人口的41%,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5%。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5个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人,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夯实基础解决“去哪里健身”问题

大力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区、乡镇(街办)、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推行“三个重点”工作,即以大中型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为建设重点;乡镇(街办)以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为建设重点;行政村(社区)以小型、多样化健身设施如全民健身路径、健身步道等为建设重点。各乡镇至少要建有一个室外公共标准灯光篮球场,鼓励城市社区新建或改扩建一个以上篮球场。推动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十四五”期间,新建或改扩建不少于1个体育公园、1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新建健身步道不少于500公里。以片区为单位,按照每万人一片足球场的标准确定本地区足球场健身数量,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实现新建居住社区内至少配建一片足球场地设施。提倡学校与社会共建共享包括足球场地在内的体育设施。补齐、维护好乡镇(街办)全民健身场地器材,保障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力争全区每年新增100处以上全民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

培育品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大力发展健身走(跑)、自行车、球类、广场舞、游泳、登山、垂钓、太极拳、木兰拳、健身气功、棋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积极培育攀岩、击剑、冰雪、赛艇、桨板、皮划艇、射击射箭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空竹、风筝等具有民俗民间传统特色的运动项目。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健身活动。完善以区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骨干,群众身边的社区健身团体、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在社区设立健身活动站点,引导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到2025年,全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00个,其中区属体育社会组织达50个。实现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全龄友好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加强青少年体质监测和干预,落实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预防和干预,建立青少年电子健康档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阶段每天1课时,初中阶段每周至少3课时,高中(中职)阶段每周至少2课时,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游泳教育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学习游泳安全知识、掌握游泳技能。

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青少年校外运动平台,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训练基地进入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将各体育项目的课余训练纳入课后延时服务重要内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帮助青少年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完善中小学青少年业余竞赛体系,积极发挥全市“滕王阁杯”青少年体育联赛、夏(冬)令训练营在青少年体育健身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校园三大球活动,在全区运动会中设立学校部,由区教体局牵头。积极承接国内外各项体育赛事,广泛开展不同年龄的系列篮球活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区级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和集体活动平台。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解决老年人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问题。

推行幼儿体育锻炼。幼儿(3-6岁)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2小时,培养幼儿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和运动机能协调发展。

健全完善残疾人体育服务体系。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无障碍条件,加强残疾人健身指导,开展残疾人体育竞赛和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延伸。广泛开展农民、妇女、少数民族体育,落实将居住证持有人、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重点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社会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需求,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

关联稿件

扫码浏览
红谷滩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