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直、乡镇信息公开 > 区直部门 > 区农业农村局 > 规划信息

2022年红谷滩区河湖长制工作总结

访问量: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河长办的大力帮助指导下,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会议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水安全保障,水岸线管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传承,推动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全面见效,有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持续利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区划调整后,我区及时调整了区级河湖长组织机构,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河湖长,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担任副总河湖长,同时,完善了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安排了2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担任区级河湖长,安排了19名乡镇级、62名村级河湖长统一调度管理河湖,落实专职保洁人员、巡查员、专管员共110名负责河湖日常巡查保洁工作。层层签了河湖管理责任状,并将河湖工作制度纳入了区高质量考核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年区级河长巡河88次,乡级河长巡河204次,村级河长巡河2600余次,发现处理河湖存在的问题100余个。形成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了河湖管理工作实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河湖长制“有能有效”

1、强化水安全保障。全面实施赣江、乌沙河红谷滩区段水质提升改造。2022年,我区对进入赣江排水口进行了全面摸排,排查大小排口247个,逐一进行水质检测,对不达标排放的排水口建立台账,逐一整改销号。对乌沙河沿线8个排水口水质全面进行了水质提升改造,到目前为止,赣江国控断面、省控断面均达到了II类水质标准。乌沙河水质基本达到了IV类标准排放,保证了我区饮用水源安全。

2、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今年以来,我区持续开展了污水治理工作,投资7亿元,对前湖水系周边、红角洲片区、卫东片区、沙井片区老旧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持续开展市政污水管网破损修复工作。全年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0个,修复市政污水管网破损75处,清理河道垃圾及打捞水葫芦2万余吨,不但清洁了赣江、乌沙河、前湖水系、夹河等河湖水面,而且提升了河湖水质。

3、强化赣江渔业资源保护。今年以来,我区加大了对赣江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全年组织护渔人员向市民宣传禁捕退捕相关规定和发放禁捕退捕宣传单4000余份,出动护渔执法人员1000人次,收缴违法捕捞、垂钓工具600套,为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流域10年禁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坚持生态理念,推动河湖治理“有景有情”

1、强化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全面开展陆域防控清理、岸线美化优化、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行动。今年以来,我区投资6亿元,大力推进赣江四期市民公园建设,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为南昌市民又增添了一个娱乐、休闲、旅游场所。

2、强化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幸福河湖。2022年,我区投资2亿余元,对前湖水库、前湖水系进行了生态综合治理,按幸福河湖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华南渠、云溪水渠、清远渠、前湖水库生态杉木桩护坡3.5公里;在永强渠、云溪水渠、华南渠等河道抛片石、鹅卵石1.9万立方米,水体感观明显好转;在华南水渠曹家桥上游建设生态滤坝10座,水系沿线岸线复绿约23万平方米,种植各类苗木1.16万颗,栽种水生植物约215万余株,有效保证了河水清澈,幸福河湖初具规模。

(四)务实基础工作,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

1、强化组织体系。今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建设,结合镇、村河湖长网络体系,推进河湖长制从河湖水库到农村小微水体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发挥河湖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在发现影响河湖健康行为和打捞垃圾方面的作用,鼓励优先聘用脱贫户、退捕渔民担任河湖管护公益岗位。

2、强化责任体系。今年以来,我区全面压实河湖长责任,全面推进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督促镇、村河湖长协调解决问题500余个。全面执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制度,针对不同的河湖,采取不同的办法,解决河湖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区河长制工作体系已经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已形成,河湖治理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但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群众关注度不高,市民自愿参与河流治理工作的热情不足,群众参与的氛围不浓。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关注度,让群众自愿参与河湖管护与治理工作。

2、流域统筹治理推进有待完善。河道存在上下游、左右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现象,长期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了流域割据,一条河流涉及多个县区,我区处于河流尾端,水质改善迫切需要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综合施治。

3、精准施策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环保部门实施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对县区之间临界点位覆盖不全,不能及时精准掌握上下游县区间水质数据变化情况。二是对水质变化情况还未形成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对水质变化情况的研判、溯源及快速处置能力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河湖长制工作深入推进,河湖管理将更精细化地统筹流域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改善,统筹点源、面源和内源防控,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

1、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强调地方党委政府为“河长制”第一责任人,完善“河长制”考评体系,倒逼各级河长积极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共同研究水质改善工作,改变部门单兵作战局面。把“水质改善只能变好,不能变差”作为工作红线和责任底线,对照国务院《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追责办法》,对不顾生态环境质量盲目决策等实施严格追责。

2、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严格城市河道蓝线管理,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保持水域面积不减少。积极保护河湖休养生息空间,科学整合各类保护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针对区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等,进一步划定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3、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打破行政区界限,以流域为单元,深入开展污染源调查,深入分析污染源的构成与时空分布,建立污染源信息库,并根据变化情况实施动态更新。完善现有水质监测体系,积累河道长期水量、水质监测数据,保障水量、水质协同控制工作条件。

4、进一步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加强公共政策和新闻宣传,增强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参与度和主人翁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知识等纳入市民教育之中,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环保举报热线和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作用,拓展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渠道,在全社会树立“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

扫码浏览
微博
微信
抖音
掌上红谷滩